(中央社)歐洲聯盟28日對中國實施《港區國安法》做出具體回應,認為中國行動違背國際承諾,將影響歐中關係,並將限制向香港出口鎮壓及監視設備。
而刻意練習、即時回饋和不斷改進的概念,其實也是「機器學習」的運作邏輯(其實機器學習就是從科學家試著去模仿人類大腦的學習):機器透過大量的「刻意練習」,以及一次又一次的「即時回饋」和「改進」,最後得以逼近「最佳解」。作者提供 上完十週《大歷史素養導航課程》後自己歸納出的知識架構 另外,還可以試著把新的知識,跟原有的所學或經驗做類比,甚至也可以把新的知識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,再各自去連結過去的知識結構,一方面可以更容易理解、有助於學習。
而如果要「更有效」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,就是要在大腦中「建立或強化新的連結或網路」,我歸納出幾種做法「最有效」: 1. 刻意練習 這是現在很多談到學習都會提到的概念,除了字面上的有意識地、拆分成更小單位來重複練習,我認為還有以下更關鍵的練習方式和目的: 用不同的感官去學習和練習,指的是除了傳統的聽講、紀錄重點、自己念出來,還可以加上「實作」,直接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,目的是用身體去記憶。用白話來說,就是環境太舒適了。又或是練習解釋給不同人聽的「費曼技巧」,目的是透過把剛學到的知識內化後、再用淺顯易懂的話講出來,藉此來強化大腦中的連結。後者,我曾經嗤之以鼻,工作幾年之後,從來不覺得是個問題,直到離職後,才驚覺進入職場6年,自己的學習有多停滯。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通常進入「成熟期」後,學習和成長速度就會趨緩,一方面是我在工作上的專業上手了,穩穩地做就能獲得好的報酬。
就像繳會費給健身房就以為自己在運動,但最後多半都沒去幾次。多數人畢業後入職場,不管是否投入相關產業,通常難免有學用落差,因此一開始就像進入「新創期」,而新鮮人的目標就是想盡辦法快速學習和成長,不少公司也因此有所謂的「試用期」,一般是3–6個月不等,避免新人「只是」來學習的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7月26日起,自菲律賓入台的旅客將全面在機場採檢。
指揮中心當時表示,該名日籍留學生的病毒檢測很可能是弱陽性。案465:30多歲男性,今年1月赴菲律賓工作,6月出現症狀,在當地檢疫為陰性,本月26日返台入境時主動告知,經隔離檢疫後於今日確診。莊人祥對此則回應,會再進行調查。全球疫情尚未平息,指揮中心也數度對民眾強調不可鬆懈,是否應保存台灣醫療能量?今日記者會中也有媒體詢問,來台就醫是否有限定就醫項目、有無人數限制? 指揮中心對此回答,外國人來台就醫,應以曾在台灣治療過為主,不能是來做醫療美容或健康檢查。
血清抗體檢測部分,已知27人為陰性,其他檢驗中。由於這名移工近期準備返泰,在台灣除了工作之外,行程大多是採買,移動足跡多在桃園的賣場,詳細地點會再透過泰方詢問。
指揮中心上周調整規定,自7月26日起,來自菲律賓的旅客必須一律採檢。公司另外160人也於今早進行採檢,預計今日稍晚會有結果。莊人祥說,這部分需要取得他的手機SIM卡位置,但這名移工在台灣似乎都使用泰國的門號漫遊,平常不會與公司以電話聯絡,多透過Messenger軟體。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兩人進行採檢,案466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、案467於檢疫所隔離,兩人皆於今日確診。
這名泰籍移工的案例,和6月時一名日籍留學生從台灣返日後確診的狀況非常類似,當時指揮中心所匡列的對象最終全都是檢驗陰性,並未找出感染源。此次泰籍移工確診,指揮中心表示,考慮之後對桃園地區的移工進行採檢26日返台時因體溫偏高,機場檢疫人員安排採檢,並於檢疫所隔離,今日確診。莊人祥今針對此個案做出更詳細說明。
《Ettoday》指出,衛服部臉書公布這項開放消息的貼文下面,幾乎全都是反彈意見。指揮中心已掌握與上述乘客搭乘同班機的乘客及機組人員,乘客列為居家隔離、機組人員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。
全球疫情嚴重,開放外國人來台就醫受質疑 台灣將於8月1日開放外國人來台就醫,但不少民眾質疑,這可能增加台灣醫護人員負擔。延伸閱讀: 本土零確診超過100天,台灣8/1起開放外籍人士「有條件」來台就醫 9天增6例來自菲律賓,26日起菲國入境台灣全面篩檢 新聞來源: 8/1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臨時記者會,針對移入個案、以及昨天傳出泰國移工疑在台灣感染的案例做出說明。莊人祥對此則回應,會再進行調查。台灣今(28)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確診,全台目前累計467例。另外160人為公司其他員工,大多為台籍。案464:30多歲男性,今年1月赴香港工作,本月16日出現盜汗等症狀,自行服藥後緩解,之後又有味覺異常等症狀,未於當地就醫,26日入境台灣時主動告知,機場檢疫人員安排隔離採檢,今日確診。日籍留學生自台回國後確診,疾管署採檢123位密集接觸者全為陰性 指揮中心:確診日籍留學生接觸者抗體檢驗全為陰性、武漢返台不必集中隔離但勿鬆懈 該名留學生因為沒有打工或參加社團,活動足跡單純,因此有記者詢問,是否對其活動範圍內的民眾進行普篩。
莊人祥最後強調,民眾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,若有感覺身體不適,可請醫師評估是否進行檢驗,指揮中心也會針對特定地區醫師和民眾宣導。案465:30多歲男性,今年1月赴菲律賓工作,6月出現症狀,在當地檢疫為陰性,本月26日返台入境時主動告知,經隔離檢疫後於今日確診。
案466、467:一對70多歲夫婦,今年1月赴菲律賓探親,僅案467有出現症狀,登機前和入境時皆主動告知。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兩人進行採檢,案466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、案467於檢疫所隔離,兩人皆於今日確診。
莊人祥表示,該名移工服務之廠區,今年另有9名移工因呼吸道或腸胃道不適而就醫,但在6月和7月分別只有1位,目前仍在調查感染源。血清抗體檢測部分,已知27人為陰性,其他檢驗中。
至於人數「會嚴格審查」,由醫師評估、醫院提出申請、衛服部檢查。全球疫情尚未平息,指揮中心也數度對民眾強調不可鬆懈,是否應保存台灣醫療能量?今日記者會中也有媒體詢問,來台就醫是否有限定就醫項目、有無人數限制? 指揮中心對此回答,外國人來台就醫,應以曾在台灣治療過為主,不能是來做醫療美容或健康檢查。不過,指揮中心並未明確表示人數限制是多少。由於這名移工近期準備返泰,在台灣除了工作之外,行程大多是採買,移動足跡多在桃園的賣場,詳細地點會再透過泰方詢問。
新增4例境外移入,1名泰國移工自台灣返泰今日確診 該名移工平日工作地點為桃園,2018年1月來台,今年7月21日返國,隔天出現腹瀉症狀,但沒有Covid-19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簡稱武漢肺炎)常見的呼吸道症狀、發燒或味覺異常。移工來台後,地方單位也會進行訪視,關懷移工情緒,並檢查雇主有無依照事前查核的項目為移工辦理檢疫。
指揮中心已匡列宿舍和工作接觸者共189人,其中18人為宿舍接觸者、11人為工作直接接觸者。指揮中心當時表示,該名日籍留學生的病毒檢測很可能是弱陽性。
這名泰籍移工的案例,和6月時一名日籍留學生從台灣返日後確診的狀況非常類似,當時指揮中心所匡列的對象最終全都是檢驗陰性,並未找出感染源。指揮中心上周調整規定,自7月26日起,來自菲律賓的旅客必須一律採檢。
機場攔截:4例來自菲律賓、1例來自香港 指揮中心表示,今日新增的5例境外移入病例,4人來自菲律賓、1人來自香港,列為案463至467。勞動部今日也出席記者會,說明外籍勞工入境台灣的大致流程:雇主引進移工前,必須找好居家檢疫地點,然後通報地方政府派員檢查,檢查項目有建物結構、是否一人一室隔離、公共空間有無消毒。記者表示,如果有上網,就能向電信公司取得訊號。莊人祥說,這部分需要取得他的手機SIM卡位置,但這名移工在台灣似乎都使用泰國的門號漫遊,平常不會與公司以電話聯絡,多透過Messenger軟體。
檢查合格後,雇主才能向外交部為移工辦理簽證。泰籍移工密切接觸者29人,進行PCR採檢和抗體檢測 昨日傳出1名由台灣返國的泰籍移工本月25日在泰國確診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,該個案的感染源和接觸者仍在調查,「不排除為本土病例」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7月26日起,自菲律賓入台的旅客將全面在機場採檢。有記者提問,是否會針對他的移動足跡向民眾發出細胞簡訊。
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,菲律賓已有逾8萬人確診,疫情不樂觀。泰方採檢後,該名移工於25日確診。